2011年7月27日 星期三
宮崎駿的御用畫師 - 男鹿和雄的插畫作品
宮崎駿的御用畫師 - 男鹿和雄的插畫作品
"男鹿和雄,生於1952年,日本動畫家與插畫師,2007年曾舉辦過個展「ジブリの絵職人男鹿和雄展」。談到男鹿和雄,許多朋友可能不熟悉,不過如果提到他參與過的作品,如「龍貓」、「紅豬」、「神隱少女」甚至到「霍爾的移動城堡」相信您可能會有興趣。1987年宮崎駿正在尋找新作的美術監督,剛好遇上了男鹿和雄,也正因為這個契機男鹿和雄便加入了吉卜力。我們都喜歡宮崎駿的動畫世界,如果先不看劇情,動畫裡背景往往讓人著迷,而這背後便是由男鹿和雄所擔綱,透過素描與水彩,將大自然綠意盎然與清淡唯美的感覺給細膩的描繪出來,也難怪,每當欣賞宮崎駿的動畫心情都十分愉悅與感動。
順帶一提,2011年吉卜力的新動畫《來自坡道(暫譯,コクリコ坂から)》,由宮崎駿擔任企劃、並由兒子宮崎吾朗擔任監督動畫電影,將於7/16號日本上映。"
.
2011年7月26日 星期二
Effort Compatibility Principle:消費者的「研究病」被學者首次證實愈研究愈「胡塗」?
Effort Compatibility Principle:消費者的「研究病」被學者首次證實愈研究愈「胡塗」?
"今天談談網路世代的「研究病」,本月初有一則有趣的學術文章(另一篇請見此),它發現,兩個一模一樣的東西,前者賣100元,後者只賣70元;或是同樣一個價錢range,畫素比人家多了一倍,看到這種「懸殊的比較」,消費者應該立刻買下較優的那個!不是嗎?不是嗎?
研究指出,這位消費者看到懸殊的商品,反而不會立刻決定,潛意識裡,竟然還要自己研究一番,「活受罪」一陣子後才肯決定!"
.
美麗臉龐與鬼怪臉的轉換錯覺! Illusion turns pretty faces into gargoyles
"好奇的朋友一定自己偷偷做過這樣的實驗, 當盯著一件東西看的時候, 周圍的景象會慢慢轉變, 甚至開始模糊流動. 目前知道人要感覺到正確的視覺資訊必須不停地更新看到的影像,移動視線. 但是其中的機制細節: 實在的光學資訊怎麼在腦中被解重建還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 也很多研究正在進行, 像是利用分析MRI資訊重建人眼看到的影像等等.. 下面這影片開了人的視覺機制一個玩笑, 到底看到的人是美或是醜只決定看自己的眼光放哪裡. 影片的看法是盯著中間的十字看不要移動眼光, 然後隨著影片的進行, 就會看到特別的東西了! 到底關於眼睛所看到的美與醜的真實存在什麼地方呢 ?"
.
2011年7月22日 星期五
「反對的層次」 (Disagreement Hierarchy)
「反對的層次」 (Disagreement Hierarchy)
蠻有意思的
跟人吵架時可以思考自己在哪個層次
"DH0. 辱罵 (Name-Calling)
DH1. 人身攻擊 (Ad Hominem)
DH2. 針對語調 (Responding to Tone)
DH3. 反對 (Contradiction)
DH4. 反論 (Counterargument)
DH5. 反駁 (Refutation)
DH6. 反駁核心 (Refuting the Central Point)"
.
2011年7月19日 星期二
男人和女人看廣告的關注重點不同
男人和女人看廣告的關注重點不同
"男人和女人的大腦構造真的不一樣,這一點連從廣告的關注重點都可以看出,不信的話請往下看這份報告:
這是 H&M 的網頁,雖然男人和女人都很注重模特兒的臉,但是男人明顯比較不注意品牌及文字訊息(越紅表示越注意)"
.
學設計不可不知的基礎知識
圖片來源:mazzarello
學設計不可不知的基礎知識
"飛爾酥分享的文章當中,應該經常可以看到許多基本的設計用語或專有名詞,例如圖像設計、視覺設計、介面設計、形象設計、數位藝術、插畫、排版、佈局、版型設計、三維空間等等等。
這些看似簡單的名詞術語,其實都有背後的歷史演進意義或是理論基礎,大部分的解釋在英文維基百科都能找到詳細的說明,其中都蘊含了相當豐富的知識,認識瞭解這些基礎、背景、理論絕對會在無形中幫助我們對設計的認知,千萬別輕忽了!以下飛爾酥整理了11個基礎的知識理論分享給大家。"
.
2011年7月16日 星期六
研究:Google改變人腦的記憶方式
研究:Google改變人腦的記憶方式
"此研究顯示,我們容易忘記那些我們相信能夠輕易在網路上找到的訊息,而對於不易在網路上取得的資訊記憶較深。同時,我們也更能夠記得在哪裡找得到訊息,而不是記住資訊本身的內容。"
"Sparrow的這項研究並未暗示Google是否影響人類智慧,但確實指出,Google已使人們在尋找資訊的行為上變得更為複雜。這未嘗不是好事,因為我們可以不用再費力背誦一些隨手可得的訊息,而將大腦用在更有創造力的事務上。"
.
"此研究顯示,我們容易忘記那些我們相信能夠輕易在網路上找到的訊息,而對於不易在網路上取得的資訊記憶較深。同時,我們也更能夠記得在哪裡找得到訊息,而不是記住資訊本身的內容。"
"Sparrow的這項研究並未暗示Google是否影響人類智慧,但確實指出,Google已使人們在尋找資訊的行為上變得更為複雜。這未嘗不是好事,因為我們可以不用再費力背誦一些隨手可得的訊息,而將大腦用在更有創造力的事務上。"
.
2011年7月14日 星期四
美麗細緻的色鉛筆畫作 – Dmitriy Lyalyakov
美麗細緻的色鉛筆畫作 – Dmitriy Lyalyakov
"俄羅斯藝術家 Dmitriy Lyalyakov 的作品美麗又細緻,以色鉛筆創作,他將身邊所見的人事物當做繪畫的靈感,配合畫家的心境以卡通、童話、陰暗等不同手法賦予每一幅作品自己的故事與生命。我最喜歡他表達建築的手法,隱含超現實的錯視效果,讓人迷失在他營造出來的故事場景之中!"
.
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
Homeplus 把商店搬到捷運站
Homeplus 把商店搬到捷運站
"『想辦法接近消費者,把賣場陳列架原封不動的貼到捷運候車區,讓消費者可以直接當場購物,但差別是,一個是實體商店,一個是虛擬的產品照 』,消費者只要利用手機的應用程式,拍下商品上的QR Code二維條碼就能購物,當你買好商品,搭上捷運回家的同時,Home Plus也打包好你所需的物品,準備送到你家裡。"
.
2011年7月10日 星期日
2011年7月8日 星期五
[好書推薦] 尋百工
"認真工作的神情,以及聊開了的笑容,很動人。很像我們記憶中,或是希望中的台灣。"
"這是四個還在就讀大學設計科系的年輕學子花一整年的時間,靠著兩部摩托車走遍台灣大小鄉鎮,尋訪在時代快速滾動下日趨湮沒的100個傳統行業∕手藝的動人紀錄。他們以年輕的眼、真摯善感的心,腳踏實地去尋覓、挖掘乍看也許陌生,但曾和庶民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市井工匠與職人,用文字和圖像去捕捉親身所見、所聞、所觸的一切,刻劃每一個工作者默默堅持的身影,所承繼的傳統文化,及其深植於風土民情所內含的生活智慧及工藝巧思。
於是,在一次次與各種民俗工匠職人的相遇裡,在無數的第一次體驗裡,四個學生品嚐了吹糖、畫糖、傳統糕餅……師傅手藝幻化的香甜童年好味;體驗了舉凡頭上戴的(斗笠)、身上穿的(客家藍衫、旗袍)、腳上蹬的(木屐、草鞋)、日常起居用的(榻榻米、藤椅、木桶、竹蒸籠),族繁不及備載的各色天然正物;領略了做毛筆、揉墨、製硯,或小到毫芒雕刻、大至畫野台戲布景的精湛技藝;親訪了傳遞死生大事、神鬼信仰的種種禮俗職人與傳統工藝匠師……"
從圖書館借來翻了翻
決定要買
好看!
.
2011年7月7日 星期四
2011年7月6日 星期三
彭明輝的部落格 - 維基版「台灣的關鍵性數據」
中間選民可以用網路改變台灣的未來
申論類維基版「台灣的關鍵性數據」
比幹譙、建言、請願、控訴、連署更有力的政治行動
"我們可以用免費的維基百科共同建構一個「台灣的關鍵性事實」,每一個人把確知的可信事實揭露出來,讓所有的政治論述有一個無可狡辯的事實起點;知識份子個別建立的部落格可以呈現各種台灣可以有的選擇,讓中間選民通過臉書的傳播駁斥政客的愚弄與恫嚇。我們可以用揪團網建立「公民行動網」,針對重大政治議題揪「公民快閃族」,在約定的十分鐘內紛紛出現在各縣市火車站前,向政客展現中間選民的集體意志。
這樣建構起來的公民行動網絡不需要英雄,不需要領導人,不需要一個分配權力的政治組織。沒有組織與權力就不會有貪腐,不需要經費就不需要像報紙和電視那樣地跟政客與財團勾結、靠攏。
網路的力量之大,就權且以我的部落格為例,「這樣子的一流大學?呸!呸!呸! 」已累積9.7萬次點閱,部落格外的點閱次數則不知道。「台、清、交大羞於告人的「卓越」秘密」6.2萬次,「亡台從五年五百億開始」5.3萬次。只要中間選民願意利用免費的網路去傳播事實,瞭解事實,我們的力量還可以再擴大!
網路使集權統治下的茉莉革命成為可能,台灣也利用網路推動以前不可能的社會改革運動。年輕大學生與公民記者利用網路傳播將凱道前的反農地徵收集會向全國廣播,匯聚百萬人次的點閱,而迫使行政院長改口。反國光的群眾利用網路技術與實體行動進行全國串連,逼迫馬英九宣布不支持國光案。"
"「台灣的關鍵事實」Wiki 平台必須是一個容易被相信與檢證,無法被栽贓、下爛藥的平台。因此,這個平台只能討論藍、綠與中間選民都無法否認的「事實(simple facts)」,而不能納入「政策評論(comments, opinions, critics)」。政策評論應該用臉書另外建立一個「中間選民論壇」。前者是簡單而客觀的,後者是主觀而複雜的。把複雜的評論跟簡單事實混在一起,是使得簡單的事實變成模糊。中間選民所以會遠離政治,就是因為政治太複雜,是非太難搞清楚。
「台灣的關鍵事實」Wiki 平台是一個只談事實(而且是有限的關鍵性事實,不能多到沒耐心的中間選民受不了),不談好惡與個人意見的平台。「2012大選PK平台」是另一個只談事實(馬、蔡政見),而不談評論的平台。必須把事實跟評論清楚地劃分開來,才有辦法保持事實的清楚、簡單、容易明瞭。
要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可以模仿維基百科,利用眾人的力量,透明的管理規則,以及公眾的力量,建議一個具有公信力的資訊庫(數據庫):類維基版「台灣的關鍵性數據」。
「台灣的關鍵事實」包含:(1)水資源的總量與過去十年來的水價(相對於成本,以及相對於其他國家)、成本、主要的用途、以及藍綠政府歷年來對於未來水政策的主要規劃。藉此讓國人與中間選民清楚掌握到水資源的匱乏、浪費,以及政策成因(譬如:水價過低)。至於如何解決先不談(但彙整資料的過程要瞭解,才能夠判斷哪些資訊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2)石油與發電方式與總量、成本、油價(電價)、用途,以及藍綠政府歷年來對於未來石油與交通(電能)政策的主要規劃。藉此讓國人與中間選民清楚掌握到電能資源的匱乏、浪費,以及政策成因。至於如何解決先不談(但彙整資料的過程要瞭解,才能夠判斷哪些資訊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3)糧食與農地。(4)兩岸與中美經貿數據,用以顯示產業變遷與風險(對大陸的倚賴),(5)GDP的構成與分配,用以顯示所得分配不公(資本所得偏高,薪資所得偏低)。(6) 歷年稅賦的組合(用以顯示稅賦的不公平),(7)歷年政府主要支出(用以顯示利益分配與浪費等)。(8)其他。"
我也有想過這個點子
是值得一試的方法!!
我想有點不太一樣
我想記下每個政治人物的事蹟
包括做過的好事 壞事 蠢事
不記評論 但是記事實
查到曾經看過社會學家哈伯瑪斯提倡「公共領域」的概念 似乎跟這概念很像
「資訊時代公民社會的實踐-哈伯瑪斯的公民社會」
我覺得wiki的方式比起新聞 政論節目更特有力的方式是他"紀錄"了下來
民眾不管是平時或是選舉前隨時都可以再回頭重新檢視每個政治人物所有過往的事蹟
這種事 就像想辦法讓立法院開會過程透過網路透明化一樣(另一件超級希望做到的事)
很有用 卻不容易做到
.
申論類維基版「台灣的關鍵性數據」
比幹譙、建言、請願、控訴、連署更有力的政治行動
"我們可以用免費的維基百科共同建構一個「台灣的關鍵性事實」,每一個人把確知的可信事實揭露出來,讓所有的政治論述有一個無可狡辯的事實起點;知識份子個別建立的部落格可以呈現各種台灣可以有的選擇,讓中間選民通過臉書的傳播駁斥政客的愚弄與恫嚇。我們可以用揪團網建立「公民行動網」,針對重大政治議題揪「公民快閃族」,在約定的十分鐘內紛紛出現在各縣市火車站前,向政客展現中間選民的集體意志。
這樣建構起來的公民行動網絡不需要英雄,不需要領導人,不需要一個分配權力的政治組織。沒有組織與權力就不會有貪腐,不需要經費就不需要像報紙和電視那樣地跟政客與財團勾結、靠攏。
網路的力量之大,就權且以我的部落格為例,「這樣子的一流大學?呸!呸!呸! 」已累積9.7萬次點閱,部落格外的點閱次數則不知道。「台、清、交大羞於告人的「卓越」秘密」6.2萬次,「亡台從五年五百億開始」5.3萬次。只要中間選民願意利用免費的網路去傳播事實,瞭解事實,我們的力量還可以再擴大!
網路使集權統治下的茉莉革命成為可能,台灣也利用網路推動以前不可能的社會改革運動。年輕大學生與公民記者利用網路傳播將凱道前的反農地徵收集會向全國廣播,匯聚百萬人次的點閱,而迫使行政院長改口。反國光的群眾利用網路技術與實體行動進行全國串連,逼迫馬英九宣布不支持國光案。"
"「台灣的關鍵事實」Wiki 平台必須是一個容易被相信與檢證,無法被栽贓、下爛藥的平台。因此,這個平台只能討論藍、綠與中間選民都無法否認的「事實(simple facts)」,而不能納入「政策評論(comments, opinions, critics)」。政策評論應該用臉書另外建立一個「中間選民論壇」。前者是簡單而客觀的,後者是主觀而複雜的。把複雜的評論跟簡單事實混在一起,是使得簡單的事實變成模糊。中間選民所以會遠離政治,就是因為政治太複雜,是非太難搞清楚。
「台灣的關鍵事實」Wiki 平台是一個只談事實(而且是有限的關鍵性事實,不能多到沒耐心的中間選民受不了),不談好惡與個人意見的平台。「2012大選PK平台」是另一個只談事實(馬、蔡政見),而不談評論的平台。必須把事實跟評論清楚地劃分開來,才有辦法保持事實的清楚、簡單、容易明瞭。
要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可以模仿維基百科,利用眾人的力量,透明的管理規則,以及公眾的力量,建議一個具有公信力的資訊庫(數據庫):類維基版「台灣的關鍵性數據」。
「台灣的關鍵事實」包含:(1)水資源的總量與過去十年來的水價(相對於成本,以及相對於其他國家)、成本、主要的用途、以及藍綠政府歷年來對於未來水政策的主要規劃。藉此讓國人與中間選民清楚掌握到水資源的匱乏、浪費,以及政策成因(譬如:水價過低)。至於如何解決先不談(但彙整資料的過程要瞭解,才能夠判斷哪些資訊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2)石油與發電方式與總量、成本、油價(電價)、用途,以及藍綠政府歷年來對於未來石油與交通(電能)政策的主要規劃。藉此讓國人與中間選民清楚掌握到電能資源的匱乏、浪費,以及政策成因。至於如何解決先不談(但彙整資料的過程要瞭解,才能夠判斷哪些資訊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3)糧食與農地。(4)兩岸與中美經貿數據,用以顯示產業變遷與風險(對大陸的倚賴),(5)GDP的構成與分配,用以顯示所得分配不公(資本所得偏高,薪資所得偏低)。(6) 歷年稅賦的組合(用以顯示稅賦的不公平),(7)歷年政府主要支出(用以顯示利益分配與浪費等)。(8)其他。"
我也有想過這個點子
是值得一試的方法!!
我想有點不太一樣
我想記下每個政治人物的事蹟
包括做過的好事 壞事 蠢事
不記評論 但是記事實
查到曾經看過社會學家哈伯瑪斯提倡「公共領域」的概念 似乎跟這概念很像
「資訊時代公民社會的實踐-哈伯瑪斯的公民社會」
我覺得wiki的方式比起新聞 政論節目更特有力的方式是他"紀錄"了下來
民眾不管是平時或是選舉前隨時都可以再回頭重新檢視每個政治人物所有過往的事蹟
這種事 就像想辦法讓立法院開會過程透過網路透明化一樣(另一件超級希望做到的事)
很有用 卻不容易做到
.
孩子們睡在哪 - Jasmes Mollison攝影作品
孩子們睡在哪 - Jasmes Mollison攝影作品
"James Mollison,生於1973年,此組名為 Where Children Sleep(孩子們睡在哪)的作品,拍攝世界各地孩童們的肖像和睡眠環境。以上這張是Indira,7歲,與她的父母居住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附近。 家裡只有一個屋子,一張床和一個床墊。 Indira每天都需要工作六個小時以幫持家用,但她也去上學,路程是30分鐘。 她最喜歡吃麵條,她說等她長大了想成為一名舞蹈演員。"
I want to see more,
and chat with them
in the future.
.
2011年7月5日 星期二
2011年7月2日 星期六
2011年7月1日 星期五
[重要] 歡迎參觀我建置的新部落格群"索引系列"
我建了新的部落格群 "簡單索引"
http://easy-intro.blogspot.com/
主要目的是想分享找資訊的工具 做資訊教育 科學教育
它們僅僅只是索引 或入門
因為我覺得很多東西入門很難 所少為人們所接觸
但一接觸過就能發現一整個新的視野
裡面特別推薦給所有人的 網路資訊索引
給研究生們的 研究生入門
給資工新鮮人的 資訊工程入門
希望它們能像沈芯菱的 安安免費教學網站 一樣
未來有很多人使用 真的變得有用
.
http://easy-intro.blogspot.com/
主要目的是想分享找資訊的工具 做資訊教育 科學教育
它們僅僅只是索引 或入門
因為我覺得很多東西入門很難 所少為人們所接觸
但一接觸過就能發現一整個新的視野
裡面特別推薦給所有人的 網路資訊索引
給研究生們的 研究生入門
給資工新鮮人的 資訊工程入門
希望它們能像沈芯菱的 安安免費教學網站 一樣
未來有很多人使用 真的變得有用
.
訂閱:
文章 (Atom)